锂电池第一大国,“锂焦虑”何解?

广告位

  华夏时报记者 焦艳丽 李未来 北京报道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向推动下,我国锂电池产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

  华夏时报记者 焦艳丽 李未来 北京报道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向推动下,我国锂电池产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锂电产业发展指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21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约为545GWh,其中,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为324GWh,约占全球市场的59.4%。而在2021年,中国锂电企业的销量合计为382GWh,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为70%,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消费市场。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吴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我国锂电产业的成功,一方面受益于市场规模的优势,另一方面与产业政策密切相关。近年来锂电池市场增长主要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是典型的在产业政策驱动下,通过学习效应推动技术革新成本下降而具备商业化应用的典范。”

  锂电池产业发展迅速

  据《白皮书》显示,我国锂电池产业在全球中占有重要位置。2021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达到545GWh,其中,中国占据了近六成的市场规模。到2021年底,中国动力电池销量约占全球的70%,在世界前十大锂电池生产厂家中就有6家中国企业的身影,其中,宁德时代已连续五年位列全球第一。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我国政府多年来对新能源的战略支持及投入。持续多年的财政补贴、购置税减免和产业创新支持造,就了我国动力电池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同时也成功引领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由“政策驱动”升级为“产品驱动”的市场需求,这是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较快的核心源动力。

  汽车分析师、通信协会专家林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较快主要是因为起步较早。林示表示:“我国在零几年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在整车需求的带动下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自然跟了上来。”同时,林示表示,在动力电池起步阶段,政府对电池产业的保护机制也起了重要作用。我国在起步阶段就设立了动力电池白名单,即国产新能源汽车必须安装国家自主生产的动力电池。

  投资由东南沿海向西南内陆转移

  从企业投产及扩产项目区域来看,2021年,我国锂电产业投资项目从东南沿海向西南地区转移趋势明显。其中,企业在四川省投资金额在所有省份中占比最高,锂电产业投资呈现出向西南地区聚集的态势。

  吴微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四川省在发展锂电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中国锂资源主要集中在西藏、青海、四川几个少数省份,而四川处于资源的中心,同时有着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因此能够吸引到大量的锂电产业聚集;另一方面,在不同的锂电技术路线中,磷酸铁锂电池已成为动力电池增长的主要领域,而中国的磷矿资源主要集中在云贵川等西南省份,因此,四川省也成为发展磷酸铁锂产业最优的选择。

  祁海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我国西南地区磷矿资源丰富,同时拥有较为低廉的水电资源,因此能为磷化工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供应及生产保障。祁海珅表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旺盛需求,装车量突飞猛进,这直接带动了对上游原辅材料的需求。磷酸铁锂电池的迅速发展,很可能为目前磷化工产业带来一倍以上的增值,一个新千亿级的市场增量空间正在打开。”

  锂资源焦虑仍在持续

  我国锂矿资源目前以进口为主,受新冠疫情和产能不足的影响,锂资源焦虑仍在持续。上游磷酸铁锂、前驱体、六氟磷酸锂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大额锁单现象频出。在此背景下,中国锂电企业加速了在全球布局的步伐,积极进军海外锂矿市场。

  吴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在原油价格高涨的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速,这直接导致锂资源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在价格的驱动下,相关企业纷纷加码布局上游资源领域。此外,进入4月后,全球有大量的锂矿产能开始投产。随着新一轮产能的释放,预计今年全年锂资源市场仍将保持紧平衡的供应状态,价格也将维持高位。”

  祁海珅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储能项目建设需求的高涨,在未来几年,锂电池供需紧平衡的格局很可能是行业发展常态。不断扩产、升级迭代,才是“技术+资金”双密集型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延伸阅读

  有“锂”就疯狂

  过去一周,两场拍卖点燃了锂矿市场。一场是拍出20亿元天价的四川德扯弄巴锂矿部分股权;另一场是价格再创新高的澳洲Pilbara锂精矿。“面粉”和“面包”的价格互相推波助澜,映射出锂资源焦虑。

  四川锂矿买主身份仍然存疑,但多数受访人士认为这不是一单好生意,需要承担债务、探矿权等风险,还必须赶在锂价退烧前卖出去。

  锂矿争夺战已经蔓延海内外,估值水平也节节攀升。优质锂资源基本已经被瓜分完毕,现在下场收购就可能面对高难度、有瑕疵的资产。

  业内预期近两年碳酸锂供给仍将维持紧张状态,但50万元/吨似乎已经是价格天花板,关键在于价格会回落到哪里。

  上游爆赚、下游“吃灰”

  锂资源短缺,使得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不同位置的企业,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境地。

  上游锂资源企业普遍“大赚特赚”。今年一季度,多家锂电上游企业业绩增速高达5倍甚至10倍。其中,融捷股份净利润增幅达13996%,雅化集团一季度净利润增速达1210%;盛新锂能中矿资源赣锋锂业等企业的利润增速均超5倍。此外,多家锂矿股一季度盈利已超过2021年全年,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均是锂资源紧缺和价格上涨。

  与上游锂资源企业业绩飘红相对应的是,中下游的电池制造商和新能源汽车主机厂业绩持续承压。据经济观察网记者此前采访,对于电池生产企业来说,一般情况下很难对主机厂涨价,在面对水涨船高的原材料价格和涨不动的出货价前后夹击的情况下,其利润空间被大幅挤压。

  多家动力电池厂商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数据都不乐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欣旺达等均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例如,宁德时代一季度营业收入为486.78亿元,同比增长153.97%;但净利润为14.93亿元,同比下滑23.62%。宁德时代表示原因之一是部分上游材料价格快速上涨造成成本增加。数据显示,宁德时代一季度营业成本为416.28亿元,同比增长198.66%。

  传导到更下游的整车厂,电池企业开始不得不以新的价格与整车厂签订供货协议。3月19日,理想汽车CEO李想发布微博表示,与电池厂商已经签订合同确定二季度电池涨价幅度的品牌,基本上都立刻宣布了涨价。还没有涨价的,大部分是涨价幅度还没有谈妥,等谈妥后也会立刻涨价。

  进入3月份以来,已经有超20家新能源车企宣布涨价,涉及车型近40款。包括特斯拉、小鹏、比亚迪、威马等等新能源汽车厂商,其中比亚迪在两个月内两次宣布对旗下新能源汽车涨价,其中首要原因是原材料短缺导致成本上升。

  甚至有车企因原材料短缺等原因不得不停止接受部分热销车型的订单,如欧拉暂停接收黑猫、白猫订单,哪吒暂停接收哪吒U pro400巡航版的订单等。

  来源:证券时报、经济观察报

关于作者: 中华电商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