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经济三大政策目标:促內需、扶小微、保就业

广告位

  来源:华夏时报   连平   5月2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实施33项针对性强、有力有效的区间调控举…

  来源:华夏时报

  连平

  5月2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实施33项针对性强、有力有效的区间调控举措,稳住经济基本盘,从财政、金融、投资、消费、产业链、能源、就业和房地产等8个方面进行大力度调节。

  1、财政政策加码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和保就业

  扩大全年退税总额是重要看点之一。会议指出,全年退减税总量在年初预算的2.5万亿元基础上再增加1400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这是当前疫情冲击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一项重要举措。留抵退税的支持行业范围与支持额度同步增加,6月30日前完成小微企业增量与存量留抵退税,由原来的小微企业扩围至符合条件的中型企业,在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可能进一步扩展至零售、餐饮、旅游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将进一步提振稳增长信心,支持企业纾困。

  延长缓缴社保费时间和扩展缓缴行业范围,使更多行业小微企业更长时间受惠。会议提出,缓缴社保费用政策由原来的6月继续延长至年底,免收滞纳金,主要涉及到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餐饮、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民航等5个特困行业的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保险费;同时还将社保费缓缴政策扩围至其他特困行业,可能还会扩围至制造业、房地产业、酒店服务业、文化娱乐业,预计今年缓缴3200亿元。

  新增1万亿元以上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有助于更大力度地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会议要求扩大再担保规模,将有力配合货币政策在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特困行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由国家提供再担保,缓解相关企业因抵押资产质量不满足贷款条件、还款来源单一、经营难度加大等带来的融资难题。通过扩大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还将可能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基建、制造业等国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

  加快专项债使用进度,支持范围扩展至新基建。截至5月23日,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已达到年初额度的一半,超过1.6万亿元,专项债资金投资落地进程也在不断加快,要求在今年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此次会议还提出专项债将支持新型基础设施,一方面可能是国家战略导向支持,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相关技术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大多数尚处于研发阶段,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专项债资金应予以支持;另一方面可能是传统基建项目补充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年初专项债发行进度明显加快,储备项目已大部分完成债券发行,需要补充新基建项目,参与到稳增长中来。

  2、金融政策多方位支持信贷恢复

  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2022年1月1日起,央行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此次会议提出额度与支持比例增加一倍,此前的400亿元额度将增至800亿元,对金融机构延期贷款本金的激励比例也由1%增至2%,将有效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延期。2021年末,该工具带动了2.17万亿元的信贷资金延期。今年额度与激励比例同时翻倍,加上降准等多项货币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此次调整小微企业贷款的总体延期规模增长可能不止2倍,有望实现超过5万亿元贷款延期,能大幅度缓解疫情冲击下企业的资金压力,实现有效纾困效果。

  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商业汇票业务是企业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的重要工具,此次缩短期限至半年,一方面将加快现有未贴现商业汇票的周转速度,加快资金的使用效率,缓解当前企业的流动性压力。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也曾提出要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要规范商业承兑汇票使用。此次《会议》提出缩短期限,可以加快商业汇票承兑,较大力度支持清偿拖欠款项,加快企业上下游及相关产业链间的资金流动。另一方面将有效推动商业汇票相关融资规模扩张。2021年全年累计承兑票据金额约9万亿元,贴现金额约15万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超过3万亿元。较低的商业汇票承兑期限可以降低开具汇票的相关风险,能较大规模地推动商业汇票业务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具便利性的融资渠道。

  支持中小微企业与居民贷款延期,支持平台经济境内外上市融资。当前疫情冲击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等的收入下降明显,还贷压力较大,此次延期可以有效缓解其较大的还款压力。金融政策还将推进平台企业合法合规境内外上市。平台经济是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贯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稳增长、稳就业的重要载体,今年政治局会议也曾提出要支持平台经济发展。此次国常会支持平台企业上市融资是一项重要的积极信号,推动平台经济发展,可以有效缓解就业与稳增长压力。

  3、加快基建扩大有效投资

  会议提出要扩大有效投资,明确专项债的使用期限和范围,引导银行提供规模性长期贷款,优化项目审批。基建投资仍是当前稳增长的“压舱石”。明确专项债的使用时间和范围,既能够推动基建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又能增强专项债投资效益,进一步提升投资有效性。项目审批优化有利于项目始终保持充沛状态,缓解资金无法匹配到项目的窘境。融资得到充足保障之下,能调动更多社会资本的参与积极性,拉动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此外,会议提出要新开工一大批项目,包括“十四五”规划之外的项目,表明基建建设适度超前将成为“十四五”期间的常态,基建投资将会成为十四五期间拉动经济的重要抓手。会议把新基建作为投资重点,未来将形成对传统基建替代,符合我国经济和产业向高质量转型的战略发展目标。

  4、两大举措促消费恢复

  会议通过从放宽限购,阶段性减征部分购置税来促进汽车消费以及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来支持房地产消费等两个方面来促消费,释放出较多信号。一是表明在疫情冲击下,服务性消费恢复时间相对较长。二是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居民对于小件可选消费商品的需求会可能会得到较快恢复,政策层面可顺势而为。三是大件可选消费商品需要政策重点引导。由于汽车和房地产在我国消费中占比较高,且涉及面较广,对于消费的恢复起到较大作用,因此促进汽车和房地产消费能够较为有效的带动整体消费的快速复苏。同时房地产消费的回暖也能带动房地产投资的改善。

  5、打通堵点卡点稳产业链供应链

  会议提出要稳产业链供应链,尽快打通当前物流运输中的堵点和卡点,保障货运通畅是关键。随着各地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人员返岗受限和跨区域物流受阻等造成的物流运输不畅对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恢复运行造成了一定冲击。鉴于此,一是对相关人员给予特殊疫情补贴,妥善安排闭环运营中的食宿问题和家属的物资保障问题,解除后顾之忧。二是开通保供保产绿色通道,设立全国物流联通机制,通过行政手段取消来自疫情中低风险地区通行限制,放宽中高风险地区的通行限制。对于涉及到供应链保障的物流车辆,可在对司机做好严格的核酸和抗原检测的条件下直接放行,完成运输任务后再进行集中隔离管理。高速收费站对保供车辆给予免费通行,加油费用可给予优惠。三是可考虑在重点生产地区超前布局建设一批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大型仓储基地,确保应急状况下及时就近调运生活和生产等重要物资。

  6、从战略出发推进能源安全建设

  会议提出,要保能源安全,再开工一批水电煤电等能源项目。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导致风险挑战增多,能源供应形势依然紧张。确保能源安全是重大战略性根本问题,对于我国维持生产生活安全和经济保持稳定发展都非常重要。再开工一批能源项目,既有利于水电等绿色清洁能源的发展,符合我国长远发展利益,也有利于煤电等传统能源的稳定生产。同时,这些项目也都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工程和各地能源规划内的重大项目,“适度超前”开工建设对于基建投资也有推动作用。

  7、多管齐下稳就业

  近期,针对我国失业率有所上升,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国常会多次强调稳就业重要性。国际形势恶化和国内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外贸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困难,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多月上升,青年群体就业形势严峻,有必要出台大力度的稳就业措施。会议推出多项具体举措,力图将“就业优先”战略落到实处。一是保市场主体,通过利用财政工具为企业“减负”、利用金融工具为企业“输血”,扩大退税保费留工培训补助、扩岗补助等政策的覆盖范围,增加政策补助力度,缓解中小微企业的成本压力;扩容小微贷款工具,支持银行对部分贷款年内延期还本付息,畅通企业融资渠道,稳住企业现金流,增强企业生存能力。二是针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精准施策,针对应届生就业难的问题,加大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的扩岗补助;针对农民工群体,新开工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提出加大以工代赈力度。三是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优化复工达产政策,有序推进运输行业复工。下半年,随着全国各地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在一系列稳市场主体、保重点群体就业、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措施之下,我国就业情况可能出现好转。

  8、房地产宽松政策持续加码

  国常会明确,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基础上,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一表述与429政治局会议措辞一致。房地产政策将在激活居民住房刚需的同时关注改善性需求,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动房地产市场回归平稳运行状态。

  预计下一个阶段,房地产市场宽松政策将进一步发力,从需求和供给两端,针对各地房地产市场差异化特征,进一步推出有力度的政策举措,着力释放市场购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伴随中央政策的调整,地方房地产政策也将逐步转为适度宽松。

  在住房信贷方面,商业银行将进一步提供稳定的信贷支持,居民房贷利率仍有适度下调的空间。将有更多城市下调房贷首付比例,包括重点二线城市和部分一线城市。监管部门将创造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对资质优良的房企加大直接金融支持,包括运用债券、信托、REITs、信用违约掉期(私募CDS)或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等工具,引入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缓释房企现金流和债务压力。部分重点城市将松动土拍规则,取消或调整竞高标准建设方案,盘活土地市场。放松预售资金监管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压力,提高拿地和开工积极性。

  总的来看,本次会议出台政策包含范围广、力度大,为稳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也为地方政府和各部门后续采取具体政策指明了方向。可以看到的是,上述各项措施延续了以财政和金融政策为主的特点,在年初制定财政货币政策靠前发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码。而各项措施的方向和目的是刺激内需为主。一季度,消费对GDP的贡献率高达69.4%,消费不振经济就难有增长之势。因此,各项扩大和修复消费的举措,对经济稳增长发挥了核心作用。这些措施的落脚点集中在保民生、保就业、中小企业纾困,由此保就业,只有居民就业稳定,才能带来收入和消费增长、内需扩张,才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中小企业是国家财富的重要创造者,是提供就业的主渠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中小微企业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是保主体和保民生的关键。会议也要求,各地各部门抓紧出台、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出台采取针对性强的政策,狠抓落实,有关部门也要对一揽子措施尽快逐项细化并公布实施,国务院也将对地方落实稳经济举措进行督查。

  展望下一个阶段,政策还会持续发力,财政政策方面除加快落实已有政策外,还可能进一步加码,例如发行特别国债以刺激消费和支撑投资;货币金融政策加大宽松力度配合财政政策发力,包括使用扩大融资担保基金范围支持信贷,必要时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更多运用结构性的工具;房地产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基础上,进一步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作者为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任)

关于作者: 中华电商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