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货出海创奇迹?村口变成数字化出海口

广告位

  2022年5月11日晚,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土货”搭上跨境快车》专题节目,对广西、山东2个通过阿里巴…

  2022年5月11日晚,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土货”搭上跨境快车》专题节目,对广西、山东2个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做跨境生意的外贸村做了大幅报道,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坊间热议。村口变成数字化外贸出海口,网友们纷纷感叹:不懂外语和电商,也从没搞过外贸的村民,却实现了“人在家中坐,特产卖全球”的创业梦想与人生蝶变。这就是跨境电商的全新赛道,这就是数字经济的“洪荒之力”。

  就在今天,为了帮助中小外贸商家应对全球新一轮疫情带来的阶段性困难,阿里巴巴国际站还刚推出了“跨境外贸纾困十条”,包括商机、物流、资金金融、服务和人才等五个确定性保障举措,涵盖跨境电商各个关键环节。用确定性数字化手段,应对不确定性挑战。

  “数字兴农”:阿里国际站一马当先

  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发展迅猛、捷报频传,已成为外贸战线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和先锋力量。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出口同比增长40.1%。2021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约1.92万亿元,同比增长18.6%。2022年第一季度,我国新设27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跨境电商交易额达4345亿元,其中出口3104亿元,增长2.6%。

▲广西博白凰图工艺备战阿里国际站六月网交会(央视截图)

  铺路架桥联中外,乘风破浪通四海。作为行业龙头和集团“起家板块”的阿里国际站表现尤为亮眼——成立20多年来,前者坚守“产业报国”、“外贸兴邦”初心使命,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贸易出口平台,累计服务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余万活跃企业买家,近3年支付买家复合增长率超100%。2020年,阿里国际站年交易额就激增101%,商户订单数同比翻番。

  随着数字经济大潮席卷全球,阿里国际站又以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己任,积极响应、配合乡村振兴战略,紧密围绕数字乡村建设总体目标,发挥自身优势,让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全向赋能乡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而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并不亚于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年来,数字乡村建设全面铺开,越来越多的农民“接电触网”,农村电商发展显著提速。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4727.9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农产品网售额130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

  但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看到:一方面农产品消费端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在研发、生产、物流、人才、供应链等关键环节,数字乡村建设仍有不少短板。

▲让村口成为数字化出海口,村里土货搭上阿里巴巴国际站跨境快车远销60余国。

  针对上述难点、痛点,阿里巴巴依托多年来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物流等领域的深厚积淀,以及自身辐射全球、沟通内外的国际化广阔视野和丰富经验,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的全价值链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20年,阿里全国5大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冷链产地仓)全面建成投用,其与数以千计的县域物流共配中心和遍布各城市的销地仓,共同构成一张数字化仓配分销网络,每年可将100万吨生鲜农产品直供全国餐桌。这一过程中,阿里国际站更是充分发挥跨境电商平台的独特作用,打破外贸地域壁垒,补齐制约乡村产业链发展的各项短板,协助广大农村电商解决质量把控、物流时效、人才匹配等难题,“让村口真正成为数字化出海口”。

  “成人之美”:阿里国际站强势助力

  乡村振兴人是关键,数字经济事在人为。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近年来,阿里国际站为数字乡村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鲜血液”,并与千千万万新农人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奏响了一曲曲兴农富农的时代乐章。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咸宁崇阳县大市村支书程桔,大学毕业后曾就职于广州阿里国际站。2014年,这位当时仅24岁的女孩毅然放弃一线城市优厚待遇,怀揣梦想回乡创业,完成了从白领精英向乡村致富带头人的“逆华丽转身”。

  程桔运用自己在阿里国际站学习、练就的开阔视野和超强执行力,为村里拟规划、跑项目、拉投资,争取各方支持,陆续完成13公里村级道路升级改造,以及淡水龙虾养殖基地、绿色茶园基地、200亩中药材基地、占地30亩石匠工坊、60kWp光伏电站、安全饮水工程、旅游停车场、月山大桥、文创园、沿河休闲健身步道等一大批基础设施与骨干产业项目的建设,打通了电商物流、全域旅游“最后一公里”,将大市村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致富兴业的金山银山。

  在她带领下,短短6年时间村里人均收入就增长约6倍,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开始“回流”,大市村由此一举甩掉“贫困村、空心村”的帽子。而对于如何借助互联网优势促进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大厂出身的程桔同样眼光独到,表示未来会更加积极拥抱农村电商、农业直播等新业态,“以小鼠标对接大市场”,帮助父老乡亲稳定增收。

▲阿里巴巴国际站凰图工艺页面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通过投资落户、产业孵化、电商培训、招聘外贸员工等方式,阿里强势助力程桔家乡的数字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崇阳逐步建成覆盖县城、辐射广大乡镇和行政村的区域电商体系,2020年当地网络零售额突破10亿元大关,2021年该县又荣登“中国县域网络购买力百强榜”,并入选湖北“淘宝直播村播(首批)试点县”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与崇阳的腾飞经历类似,2021年5月山东曹县的“火爆出圈”,奥妙也在于其搭上了互联网经济的快车,不仅使当地服装、木制品等传统产业焕发新生、名扬世界,而且吸引近9万人返乡创业,其中不乏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高层次人才,“镇上年轻人越来越多,‘电商名城’名片越擦越亮”正是曹县当下最真实的写照。

  在阿里国际站的强有力扶持下,如今曹县已拥有阿里认证的“淘宝镇”17个、“淘宝村”151个,电商规模达300亿元,当地原创汉服销售额占全国三分之一,并建有7座“海外仓”,不但形成了国内唯一的木制品跨境电商产业带(出口额占阿里国际站中国木制品销售额的12%),还成就了“产品远销167个国家和地区,部分品类垄断海外市场”的业界奇迹。

  “南北双雄”:阿里国际站缔造奇迹

  “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们守在家门口,靠着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把土特产卖到世界各地。”这听似天方夜谭的“神话”,却每天都在华夏大地上真实地发生、重现。

  山东临沭被誉为“中国柳编之都”,全县有超10万人从事柳编产业,年产值176亿元,相关出口企业近400家,出口额达到16.11亿元。一根小小的柳条,却成为托起当地乡村振兴大业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围绕推进“网络+产业”深度融合,临沭县通过与阿里国际站等跨境电商平台合作,携手开拓海外市场,将当地出产的柳编、蓝莓、地瓜脯、粉条、杂粮等特色产品推向世界。2021年,临沭县电商交易规模达16亿元,拥有“淘宝镇”1个、“淘宝村”6个,并培育出金柳家居、猫小柚等一批优秀地方企业。

  以金柳家居为例,作为临沭县柳编产品出口外销的领军企业,该公司利用阿里国际站成熟电商平台拓展海外业务,产品远销美、英、法、意、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年业务量达100多万美元。

▲博白县本地农户在家编织产品

  无独有偶,在广西博白县,柔韧的竹篾、藤条和芒草同样成就一番大事业。当地一座小山村的晒谷场上,村民们围坐一处编篮子。细小的藤条经过交、压、串、缠绕,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手法娴熟的农户20分钟就可编完一个篮子(工价2至6元),而这些手工艺品将漂洋过海,经由阿里国际站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

  黄彬静和冯振东夫妇,是从广大编织户中脱颖而出的90后新农人典型。由于手艺精湛,黄彬静的手工编织作品常作为样品发往海外。眼瞅着外贸订单越来越多,夫妻俩一商量,决心把十里八乡的村民都发动起来,自己则转行做了二级供应商,负责将材料发给大伙,再回购编好的篮子。黄彬静粗略算了笔账,一年下来小两口能有近10万元收入。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自己的“外包团队”,劳动光荣、勤劳致富在当地蔚然成风,连村里的麻将馆都变成了编织工坊。

  而将博白芒竹编织这一非遗技艺发扬光大视作终身事业的,还有广西博白县凰图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连将。2012年,大学毕业的黄连将瞄准家乡历史悠久的编织产业并创办凰图工艺,带动全县21个乡镇的900多农户共同致富。

  2016年,凰图工艺借力阿里国际站试水出海。黄连将坦言,起初大伙心中忐忑,因为知道跨境电商的人都没几个,更别提如何运营,“刚开始我们基本可以说都是‘小白’,英文不好,就利用国际站的即时翻译系统,解决了与海外客户的直接沟通难题。同时借助平台数据,我们逐渐了解到市场最新动态,为后续产品开发提供了新方向。”

▲凰图工艺生产的手工编织品

  如今,凰图工艺出口的手工编织品不仅打入环保标准严苛的日本市场,就连迪士尼、无印良品等国际大品牌也成为其客户。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传统商超订单锐减,黄连将利用阿里国际站大数据,精准踩中海外“绿色宅经济”兴起的需求风口,凰图工艺一款网红面包发酵碗出口额就突破1200万元。目前,博白全县已有各类编织企业425家,创造直接就业岗位2.8万个,吸纳临时、季节性从业人员超20万,年外贸收入10多亿元。

  “老当益壮”:阿里国际站提供舞台

  乡村振兴除了依靠新生力量,老一辈的价值、诉求和重要贡献也不可忽视。而在阿里国际站“叱咤风云”的明星电商群体中,就活跃着不少叔叔阿姨、大爷大妈的身影。

  谷国明是土生土长的山东大汉,家住济南莱芜区北王庄村的他大专毕业后,利用当地良好的纺织业基础,在城里创办了自己的地毯公司。2018年,事业一帆风顺的谷国明临危受命,被渴望改变困境、共同致富的乡亲们推举为村支书。当时的北王庄村,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里原有500多居民只剩下2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集体账户几乎为零。

  为了让家乡变富、变美、变强,谷国明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用于衬垫乐器的绳编地毯产业,根据他的经验,这款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虽然早在2013年,阿里国际站就主动接洽谷国明,邀其开店拓展海外市场,但多年来他的公司一直以内销为主,对于怎样才能玩转跨境电商,谷国明也是个“门外汉”。

  然而这一回,为了北王庄村的父老乡亲,年近半百的谷国明决定“从零开始”再搏一把。刚开始,他靠业务员和国际站上的海外客户沟通,由于市场信息传递滞后,错失不少商机。谷国明不甘心,于是报名参加了阿里国际站的一个讲师选拔活动,他一路过关斩将,直接杀入杭州总决赛,成了全场600多人中年龄最大的选手。70后的谷国明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北方大爷,他却很开心,因为通过比赛,自己像海绵一样不断汲取着参赛年轻同行分享的电商运营与跨境出海实战经验。

▲谷国明在北王庄村地垫厂里检查出口的产品

  手握金刚钻,敢揽瓷器活。解锁了诸多新技能的谷国明开始大展宏图,他通过研究阿里国际站提供的商业数据发现,传统猫砂垫气味大,还容易勾住猫爪子,海外消费者很不满意。谷国明于是花半年时间研发出一款无异味且不会勾住猫爪的新型垫子,推向国际市场后迅速成为爆款单品,销量超百万件。亚马逊销量前三的猫砂垫卖家中,就有2家通过阿里国际站成了谷国明的大客户。

  “第一,在国际站做交易,阿里的信誉背书缩短了我们跟客户的沟通距离。第二,平台越来越健全,它的物流、金融支持越来越成熟。”通过阿里国际站的大数据选品,谷国明不断丰富产品线,生意也越做越大。而他每天仍坚持收听英文广播、背单词自学英语,只为能与外商更好地交流合作。

  从2019年开始,北王庄村的60多位大哥大嫂、婶子大妈,穿上工作服成为地垫厂的一员。几年下来,50多岁的蔺兴珍已经是厂里的熟练工,“以前种地,(副业)有几棵花椒树,没啥收入。这不厂子落在村里,自己年纪也大了,(就近上班不但)家里老人、孩子可以照顾,一个月还能赚3000多元,确实怪满足啊!”这番朴实无华的言语,道出了包括蔺兴珍在内广大北王庄村老龄群体的幸福心声。

  在阿里国际站的鼎力支持下,目前仅北王庄村地垫厂的年销售额就达500万,增加村集体收入超700万。谷国明还积极谋划和推动实施北王庄村的环境整治工程——搬走“垃圾山”、河流清淤、保护古树、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他的目标是打造万亩山林氧吧,在做大做强工贸的同时,把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发展文旅产业、吸引投资和年轻人回流的“梧桐树”“聚宝盆”。

  这正是:乡村振兴百年计,外贸富民路可期。阿里国际站担重任,产业报国守初心。我搭台来你唱戏,造福百姓赤子情。数字技术强助力,土货出海创奇迹!

关于作者: 中华电商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