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7000元,投影仪选当贝X7 Max还是坚果N5 Pro

最近的高端投影市场,可以说是相当热闹。当贝和坚果几乎在同一时间,都发布了自家的4K三色激光旗舰新品——当贝X7…

最近的高端投影市场,可以说是相当热闹。当贝和坚果几乎在同一时间,都发布了自家的4K三色激光旗舰新品——当贝X7 Max和坚果N5 Pro。从参数上看,两款机器都是顶级配置,4K、三色激光、旗舰芯片……让很多人一下子犯了难。

75|imageslim

表面上看,它们似乎是棋逢对手,但只要我们稍微往深处挖一挖,就会发现这两款产品在底层的技术选择和产品思路上,其实有着非常大的不同。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两款机器摆在一起,好好聊聊,帮你看看谁才是更适合你的那台“家庭影院”。

那么开篇我们来看国产投影仪消费市场最喜欢争论,也是现在国产投影仪最不值钱和最不值一提的点:亮度。当贝X7 Max是3000 CVIA流明,坚果N5 Pro是3100 CVIA流明。说实话,这100 CVIA的差距,在实际观影中,人眼几乎是感觉不到任何区别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亮度这块算是打了个平手吧。

75|imageslim

但真正的核心差距都藏在了激光器里。虽然都号称三色激光,但当贝X7 Max用的是两组目前最新的QuaLas 32激光器,这是实打实的纯三色激光方案。而坚果N5 Pro,根据官方资料,用的也是两组Qualas32激光器,但是这次又混合了4颗红色灯珠。

75|imageslim

这就带来一个关键问题:坚果N5 Pro的方案,严格来说已经不算是“纯三色激光”了。三色激光的核心优势就在于精准的色彩表现,而混合了单色灯珠,就有可能导致画面色彩出现偏离,尤其是偏红的现象。为了追求纸面参数,而在最核心的光源上做了妥协,这对于一台旗舰机来说,确实有点让人看不懂。我记得坚果曾经不是用某某院士的话“我不知道什么光源技术更好,但是我知道纯三色激光最好”来做宣传slogan吗?怎么这回还搞上混血了呢?

当然画质不只看光源,还得看综合的调校和功能支持。

坚果N5 Pro这次一个比较大的槽点是,作为一台国补后售价高达7499元的旗舰机,它竟然不支持杜比视界(Dolby Vision)和HDR10+,仅支持HDR Vivid。这在2025年的高端投影里,是相当罕见和无法理解的。要知道,现在很多流媒体平台(爱/优/腾)的高品质片源都提供了杜比视界的格式,缺少了这个功能,意味着你看这些片源时,无法体验到最佳的亮度和色彩效果。

75|imageslim

反观当贝X7 Max,不仅支持杜比视界,还同时支持HDR10+和HDR Vivid,在HDR格式上实现了“大满贯”。此外,当贝X7 Max的动态对比度达到了20000:1,也比坚果N5 Pro的11000:1要高出不少,这意味着在看一些大光比的电影,比如星空、黑夜场景时,当贝X7 Max能展现出更深邃的黑和更丰富的暗部细节。

75|imageslim

另外,在护眼方面,当贝X7 Max通过了SGS的低散斑和低彩边认证,而坚果N5 Pro的宣传资料里并没有提到这两项认证。通常来说多一个正面的宣传点又不是什么坏事,这类护眼性的信息如果在官方公开的信息里没有标注,那大概率应该就是没有。对于长时间观影的用户来说,这一点还是挺值得考虑。

75|imageslim

坚果N5 Pro这次主打的一个卖点是超大范围的光学变焦和镜头位移。有一点必须承认,它的光学变焦范围确实比当贝X7 Max要广。

但是!我们需要回到一个实际问题上:在普通的家庭环境里,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大的变焦范围吗?当贝X7 Max的光学变焦范围,已经能够轻松应对绝大多数家庭的客厅、卧室或是家庭影音厅,无论你是想投100寸还是150寸,都能满足需求。坚果N5 Pro更广的范围,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更像是一个“过剩”的性能,你为它付了钱,但可能永远也用不上那个极限范围。

75|imageslim

谁的钱花得更值?

最后,我们来看看价格。国补之后,当贝X7 Max的到手价是6999元,坚果N5 Pro是7499元,两者相差了500元。

75|imageslim

现在,我们可以把账算一下了:

多花500元买坚果N5 Pro,你得到的是一个更广、但可能用不上的光学变焦范围;同时,你失去的是当贝X7 Max的纯正的三色激光光源、对杜比视界的支持、更高的动态对比度,以及权威的护眼认证。

75|imageslim

这么一对比,答案其实已经很清晰了。

如果你家里没有特别极限、特别刁钻的安装环境,那么当贝X7 Max无疑是那个更均衡、更具质价比、体验也更完整的旗舰选择。它在核心画质技术上用了当下最新的方案,在功能体验上补齐了所有短板,并且还给出了一个更有诚意的价格。而坚果N5 Pro,则更像是一个为了追求单点参数的极致,而在综合体验上做出了一些妥协的产品。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把钱花在实实在在的体验提升上,远比为了一些用不上的“屠龙之技”买单要来得明智。

关于作者: 中华电商报

为您推荐